姓氏起源
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德楚庄王。楚庄王德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
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庄姓形成以后,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庄姓望出天水。
聚集地
庄姓,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名门著姓。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陆续迁往台湾,经过近三百年的繁衍复生,使庄氏成为台湾的第二十三个大姓。台湾的庄姓,来自大陆的闽、粤。闽、粤的庄姓来自北方。庄氏从福建、广东迁台,则是始于清代的康熙年间。庄姓渡海西来,入垦于现今的台湾彰化县竹塘乡;至雍正年间,又有泉州的庄姓迁居今台湾屏东县东港镇,并建造了现今屏东县新园乡妈祖宫;雍乾年间、嘉庆年间、道光年间,均有闽、粤的庄姓迁至台湾花莲县、台北县等地开垦定居。彰化、屏东、台北等县扩至台湾各地。
堂号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代庄不识,封武强侯。
历史名人
庄周:战国时期思想家,宋国蒙人。做过漆园吏。楚庄王闻其名,用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表示宁为"孤豚",不作"牺牛",甘愿逍遥物外。著书十万余言,号《庄子》。汉志列于道家,与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唐天宝初,诏号为《南华真经》。
庄起元: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其子清代乾隆进士培因,具有文名。阳湖人。
庄有可:清代诸生,亦名献可,字大久,武进人。博通经史,自言读史二千余遍。有《春秋注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