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自身的兴趣是学琴的前提
培养孩子首先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音乐是抽象的,是有活力、有激情、有创造力的艺术。 时下,钢琴是很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乐器,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首选乐器。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动力首先是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最重要,学琴以诱导的方法最有效。3—7岁正是智力发育黄金时期,幼儿会表现出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而且这时期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往往终身不忘, 但同时幼儿又有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等特点,往往会一时兴起,但不一定是兴趣所在。 学琴也是这样,很多孩子观看别的孩子弹琴,也会要求弹琴,进而要求家长买琴。 此时家长不要急于答应, 让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直到孩子哭闹着要买琴,并自发地作出每天练琴的承诺,才答应让孩子学琴,同时也可让钢琴老师检查孩子各个方面的素质。做好孩子在身心与精神上的准备,再带孩子一起上琴行,让孩子亲身体会实现要求的满足感,这样孩子的学琴动力就会更大。从儿童的心理方面分析,儿童学习是需要有一定的回报的, 例如他弹完一个曲子奖励一个棒棒糖,下次孩子就会自己努力地弹奏,因为他知道练琴后会有奖励。
二、重视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氛围
1.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的辅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主张父母先学琴, 在家庭营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气氛,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如果家长过于忙碌,至少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随同上课、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鼓励孩子踊跃参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比赛、演出等活动,促进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 因为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时孩子不说让家长来听,但实际上特别希望家长欣赏他弹奏的曲子, 所以家长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会使孩子练琴的动力大增。
2.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 家长让孩子多听适合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的音乐作品,能更好地提起孩子们的兴趣。 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查阅一些音乐资料,可以把电视电影中听来的乐曲让孩子在家里试奏其中的旋律。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老鼠出现时的音乐,家长就可以上网搜简易版的谱子给孩子弹奏, 孩子可以模仿着电视里的音乐弹奏, 这样就会激发孩子很大的学琴兴趣。而且孩子弹的任何曲子家长都应该多予以鼓励,空闲时间多陪孩子查阅他正在弹奏乐曲的背景或故事, 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练琴,更不要以牺牲孩子其他兴趣爱好为代价去练琴,否则会适得其反。边玩边听,就是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琴氛围,起到很好的作用。
3.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练琴环境。最好有单独的练琴房,为的是不受其他嘈杂环境的影响。琴房可以按照孩子的爱好装饰, 窗台上可摆放孩子喜爱的玩具,墙壁上挂一些音乐家肖像,或贴上孩子喜欢的图片。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在旁边讲话, 特别不要在隔壁房间玩电脑或看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练琴的情趣。
三、教师是孩子学琴的“领路人”
1.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儿童,他们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 从中获得快乐; 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音,从中得到启发,回味无穷。 所以教师应善于用儿童语言与儿童交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尤其是对幼儿的讲解及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那种远远地坐在一边很少活动的教师, 即使在讲解过程中不断变化语调也不会使孩子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兴趣, 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隔阂、难以交流的感觉。我认为这种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的状态会使孩子对课堂学习丧失兴趣, 从而影响其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2.乐曲示范的作用
每一个钢琴教师都知道示范的重要性, 示范不仅仅表现在孩子对教师动作的模仿、音乐旋律的处理上,还表现在学琴兴趣的培养中。 示范具有非常明显的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能够使孩子在紧张的上课过程中获得片刻的放松和休息,从而缓解课堂的紧张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激起儿童的兴趣,从侧面影响其积极性。 孩子被老师的乐曲旋律所感染,就会发奋好好练琴,也要弹出如此好听的曲子。
3.对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教材
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同, 因此教材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一般针对基础学习的幼儿,他们不认识任何一个音符,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较差,所以要选择带图片的《小汤普森》一套书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每一个乐曲中加一个有趣故事在里面讲解,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而对于稍有一点基础的孩子,就可以加进《孩子们的拜厄》、《孩子们的哈农》、《车尔尼599》进行练习,同时也用一些有趣的曲子来激起孩子的兴趣,如《中国孩子们喜爱的钢琴曲集》、《孩子们喜爱的100首钢琴曲集》等钢琴教材;对于程度更深的孩子,应加进《巴赫初级》、《巴赫创意》、《车尔尼849》、《车尔尼299》等曲子。
4.根据孩子自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钢琴教师不仅要提高演奏水平,而且要了解儿童心理学。钢琴教学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把握好严与宽的度。例如:对于一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适当的严厉,可以使他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但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较强、有自控性的学生来说,严厉反而会增加他惧怕的感觉而难以集中精力于学习内容, 针对这种孩子应以诱导为主。 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严而不失亲切,宽而不失严肃,最终达到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更好提高儿童学琴兴趣,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应儿童的教学方法。小孩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弹钢琴往往坐不住,在钢琴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是很正常的。 要使孩子能够“坐得住”,我们可以从培养孩子做事情“专注”入手。 因此老师不能太在乎孩子练习的成果有多好, 而要培养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念:“要么不做事,要做就要思想集中。 ”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细致、耐心程度。 弹钢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有些孩子常弹错音,弹得很慢,有些教师会对孩子发火,但是我觉得这是孩子很正常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有时是一件好事,特别在孩子初学及刚接触变化音的时候,当孩子在弹的时候,他无时无刻不遇到“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节奏”,例如《小汤二》里“轻轻的划”,孩子就会表现出畏难的表情,有的小孩子甚至会被吓哭,我认为这正是对孩子“细心”能力培养的一个最佳机会。 我们可借此机会让孩子形成做事情“细致、仔细”的习惯,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粗心、马虎、急躁”的不良习惯,而且不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因此,要从弹琴“弹得慢、弹得准”入手,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继而使孩子愿意自主练琴。
最后, 教师要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引导他们学琴,作业量不要太大,难度要适中。 当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上课, 而且要与家长就学生练琴情况交换意见,随时了解有关情况,指导家庭辅导,真正起到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5.教师的鼓励对孩子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在学琴表现好时,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因此老师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老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有厌烦情绪就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练琴“热度”会有所消退是免不了的。这时候,老师应适当督促他,对他讲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成功的道路,多加鼓励, 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高压政策, 或者用一些“你怎么这么笨”“你永远弹不好琴“等语言刺激孩子。 只要注意了以上几点,在短时期内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因为当孩子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时,另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形成了。
四、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
弹奏钢琴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现在的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因此练琴比较单一、枯燥,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交流和表演的机会,老师可以将学琴的孩子组成一定的团体,经常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演奏活动。 比如说举办小型音乐会,或者在商场等公共场所地方看到钢琴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上去弹奏他喜欢的乐曲,这样使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老师也可以建议孩子考级,考级一方面可以检阅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准确了解学习程度,了解优点,改进不足,另一方面,有时考级在无形中也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一定要把考级的目的摆正,让孩子在快乐中练琴。
五、结语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 我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以上的方法和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幼儿弹钢琴一定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童心、一颗责任心,用正确的方法使孩子的学习情绪高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把培养儿童学琴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让他们快乐地学琴,同时也为他们将来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信按照这样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而有了这些孩子,未来的艺术教育普及将成为现实。